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_讓我們重新規劃生命的腳步,不受限制的活出生命的豐富與喜悅


文學名著改編以演出呈現
一直是戲劇工程上的辛苦難題
透過金寶老師的詮釋與阿亮哥的演出
圓滿、不可思議的完成這困難的任務


主人翁是一名患上「漸凍症」的病友
告別人間的長短,因病情所致越來越快
至此,可以體會到這是一個悲傷、沉重、不輕鬆的故事
不過大家應該以寬闊、豐富的心情來看這樣的艱難話題

莫利教授(金士傑飾)與學生米契爾(卜學亮飾)
畢業後整整十六年沒有見面
十六年後因教授的發病探視
開啟一段師徒之間生與死的對話
一位是病友的垂目之言
一位是知名記者的侃侃而談
兩造之間所產生的不協性、衝突性
成就了這令人動容的生命教育故事

相信大多數的人一定跟米契爾 一樣
每隔幾年在身上成就了一些歷練
跟著在臉上就會多一張張新的面具
然後這個面具就一直重疊、一直重疊下去
發病是真相、探病是假象
對談是真相、訪談是假象
教授是真心付出、學生是假面已對
漸漸地,師徒探究生、死點出的愛戀
米契爾假換真,真則是真的不能再真
當知原來我們在面對死亡時
它不應該是只有單一情緒的


在《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闡述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學著去付出愛與被接受愛
但這兩件事與生、死話題一樣
說起來容易,實際執行起來……

「擁抱」是莫利教授一直教育米契爾的事
看似單純的擁抱,是寒暄、是祝福、是安慰
當然也可能是一個告別與永遠的再見
擁抱是身體溫度最真誠的一種碰觸
莫利教授從學生時期就要求米契爾主動的擁抱他
就是教導他能主動的擁抱愛與學習付出愛
是「愛」的積極付出與歡喜接受的訓練


經過了這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米契爾終於體會到某種角度,自己不就是漸凍人嗎?
健壯的身體,終仍有一天會追趕不上歲月的腳步
因此若不能開開心心的活著,那麼死亡又有什麼好怕的

莫利教授展現了患病為何要羞於見人的人性志氣
懷著愛意教育並透過米契爾的對語記錄
向這個世界與所有人敞開自己步向死亡的歷程
直至最後一刻,莫利教授的心中仍充滿愛與付出


面對這生、死沉重、嚴肅的話題
雲正老師想表達的是正向與積極的思考
死亡把世界所有人變平等,無人幸免
生存讓世人更能珍惜有限生命的真正價值

愛要提升、人性要提升、志氣要提升、心靈要提升
智慧要提升、寬恕要提升、態度要提升、熱情要提升

讓我們重新規劃生命的腳步
不受限制的活出生命的豐富與喜悅


When you know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
「先學習死亡這門人生課題,才懂得如何去生活。」

每次進入劇院、音樂聽
都是以上課的心態認真聽講
在自己的生命教育中,我樂此不疲

這齣感人具張力的戲,簽名板上星光熠褶
把金寶老師稱作國寶老師,絕對當之無愧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精華演出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n0P3psI4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